女明星和资本向来都都是大家关注的热点,前有赵某某和资本上演“蛇吞象”游戏被反噬,近日又有女明星涉嫌与一企业董事长进行内幕交易而锒铛入狱,剧情简直比电视剧还精彩,妥妥的现实版 “商业谍战爱情剧”。
公开资料显示,两人通过信托计划及个人账户大举买入公司股份,不料因公司重组失败,俩人亏损500万。更讽刺的是,这场精心设计的交易被三大铁证钉死:密集通话记录锁定亲密关系、交易时间与内幕信息高度吻合、巨额资金流向无法自圆其说。据此,北京监管局对二人做出重罚。
调查显示,涉案企业重组公告发布前三天,该企业董事长明星女友的证券账户突然转入800万元,这笔与其日常消费水平严重不符的资金,全部押注于董事长所在公司的股票。监管数据显示,在两人长达47分钟的通话结束后仅15分钟,相关信托计划便启动建仓操作。这种通话即交易的精准同步,成为击破当事人辩解的致命证据。
北京监管局穿透式监管还原了完整的违法链条:董事长在参加完重组方案讨论会的当晚,就将未公开信息透露给女友。两人原想利用信息差收割散户,却因市场变化导致重组流产。颇具戏剧性的是,他们不仅未能获利,反而因股价暴跌亏损500万,两人被刑事拘留。
为何亏损仍构成犯罪?
北京监管局的认定标准清晰划出三条红线:首先,内幕交易属于行为犯而非结果犯,只要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交易即构成违法。本案中虽无违法所得,但交易金额特别巨大,已涉嫌刑事犯罪。其次,现代监管技术能精准识别异常交易模式,两人分仓操作的信托计划在大数据监测下无所遁形。
最具警示意义的是第三点——亲密关系本身就可能成为定罪依据。调查显示,在关键信息敏感期内,两人通话频次较往常激增300%,凌晨两点俩人还在讨论所谓的“重大机会”,而次日账户就全仓买入。
不过,也有人认为该案暴露出精英阶层的三大认知盲区:其一,误以为亲密关系能帮自己发财,实则《内幕交易认定指引》早明确将关系密切人员列为重点监控对象;其二,低估了举证责任倒置的威力,作为内幕信息知情人的董事长必须自证清白,否则法律推定其泄密;其三,漠视了违法成本累加原则,涉事明星此前因同类行为被罚40万元,本次直接升级为刑责。
这场闹剧折射出资本市场的深层病灶,当董事长把内幕信息当作定情信物,当明星将人脉资源视为财富密码,暴露出部分精英对市场规则的极端漠视。技术监管的进步固然可喜,但比技术更重要的,是重塑对市场伦理的敬畏。
值得玩味的是,涉事明星早在2022年就因同样手法被处罚,却仍铤而走险。这提醒我们:对于利用特权地位牟利者,罚款如同隔靴搔痒,唯有刑事惩戒才能形成震慑。
#董事长和明星女友内幕交易被刑拘#
粤友钱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